第52章 为存续,王彦立心

    “强大之中华?”李泰祯有些不懂了,他疑惑的问道:“何为中华?”

    “忠孝节义,礼义廉耻是中华!”王彦肃声道:“礼乐教化是中华,肤色衣冠是中华,唐诗宋词亦是中华,祖宗崇拜也是中华,自强不息,内圣外王是中华,秦汉唐宋,历朝历代都是中华!中华是吾等头上这片天,是吾等脚下这片地,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与吾等同服色,共礼仪,认同华夏文化的万万汉民!”

    李泰祯等人听王彦之言,心中似有所悟,脸色不由一阵凝重。

    中华是万民之习俗,是几千年来的整体认同,是华夷之辩的骄傲,是中央之国的开阔和博大。

    “礼仪衣冠,文化浩瀚,这是整个民族的骄傲,是民族的自信,是四方藩属对中华的向往。无论蛮夷武力多么强悍,在中华文明面前,都只有自卑和崇拜。”王彦看着众人,接着说道:“满清入主中原,却是要毁掉吾等深以为傲的一切,是要斩断吾辈的脊梁,是要断吾文化,毁吾衣冠,坏吾礼节,是要亡天,亡地,亡中华!”

    李泰祯从未想过这样的问题,现在听王彦的诉说,他不禁思考起来。

    事情真如王彦所言,满清武力虽盛,却并不令他向往,甚至从骨子里蔑视这群残暴的野蛮人。

    那一条条金钱鼠尾,那一声声奴才、主子,那弯曲的脊梁,李泰祯都不能接受,都不能想象,满清统治下的汉民,在失去那份骄傲后,会变得何其死沉。

    中华在,则民风博大,知礼而明义,谦逊而自信,整个民族便不会没落太久,迟早要昂扬向上。

    “未有吾之先,家国已在焉;没有吾之后,家国仍永存。”王彦接着说道:“中华便是值得吾等去拼命守卫的东西,只要吾等能唤醒万万汉民对于中华的认同,那大明就是强大之中华!”

    众人从王彦言中,体会到一股浓厚的家国情怀。这种感情每个心中都有,只是以前不曾触及,现在被王彦的话唤起,心中顿时一阵激荡,对整个汉民族和大明生出一股别样的情感,慢慢形成一股凝聚力。

    大明的中华文化,衣冠礼仪,就是这股凝聚力。


    大明如果能将这股凝聚力唤醒起来,便可以将万万汉民团结起来,发挥出汹涌澎湃的力量,令四方夷狄不敢窥视!

    王彦麾下的军队如果有了凝聚力,知道为何而战,便可万众一心,无论面对何种艰难困苦,也能百战不溃!

    只是眼下的大明,却没有利用这股凝聚力,也没得到普通百姓和士卒的认同,官绅阶层重私利而轻社稷,空有民万万众,财万万两,却不能转化为战力,被区区满族欺凌!

    王彦与李泰祯诉说这么多,实在是心有所感,被满清屠戮的扬州百姓,让他心中愤恨,“堂堂,何至于此!”

    如果大明再不奋起,扬州便只是开始,之后还会有更多城池,更多的百姓遭受屠戮。王彦迫切的想要改变这一现状,便从身边之人,从这扬州开始,去凝聚每一份力量。

    李泰祯在忠义营有些时日,但他与王彦的关系却一直平淡,只是普通的上下级关系,谈不上什么忠心,也没有什么归属感。

    李泰祯从一开始就是为了报达邢夫人对他的恩惠,如今徐州镇已经倒向清庭,他心中也是一阵茫然。

    现在听了王彦之述说,他心中却生出了另一种情怀,一种比之私情,更加伟大和澎湃的情感。

    王彦见李泰祯若有所思,便真诚的开口说道:“李将军可愿与吾一同,救国救民,为保中华存续,尽一份力!”

    李泰祯被王彦唤起的家国情怀和那份责任,让他不能逃避,因而十分诚恳的回道:“末将愿随指挥使,救国救民!”

    对于邢夫人的恩惠,李泰祯可以用其他方式去报答。私情与整个天下万民之间,李泰祯已经有了他的答案。

    王彦也知道从泗州收编开始,李泰祯对他便是例行公事的态度。王彦对他也一直心存戒备,今日一番交谈,能使之归心,身边立马便多了一名靠得住的大将,心里十分欣慰。

    城内,就在王彦



第52章 为存续,王彦立心  
相关:    布莱肯林场  道界天下  妖龙古帝  猎户出山  特战之王  
搜"崇祯十七年秋"
360搜"崇祯十七年秋"
语言选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