禁稍微有些改变。
船老大受伤不清,清荷夷货物的事便交给会记账的吴世昭来进行,他依然不善于同下面的人交流,但却不在拒人于千里之外。
在一名水手带领下,吴世昭下到船舱,水手耗开一个木箱,里面齐刷刷的摆着十多杆火枪,吴世昭眉头一皱,问道:“这种火枪有多少?”
水手道:“每箱十支,一共三十箱,至少三百杆!”
吴世昭从木箱里拿出一杆,在手上看了看,应该就是之前荷夷使的那种枪,不用火,属于自生火铳,这种火铳衡阳王的军队都没有大规模装备,荷兰人这是要运去哪里?
想着商会中流出的消息,这次衡阳王之所以要对荷兰人开战,据就是因为荷兰人与清廷走到了一起,难道这批火枪是荷兰人要运给满清?
这三百支火枪虽然对于战事不会有太大的影响,但关键是怕满清进行仿造,那对于大明将是个巨大的威胁。
这眼下朝廷还在与满清议和,但满清却在勾结荷夷,买枪购炮,看来此事,必须要向上面禀报。
吴世昭将枪放回箱中,又在船仓内看了看,其他都是些南洋的香料、象牙等物,他一一记下,然后计算价值,可以预见这次活下来的人,都将发一笔横财。
这有了银钱,还要出海吗?还是回去参加科举?吴世昭心中第一次犹豫起来。
第二日,船上剩下的人商议后,认为商船上的人手,已经不能继续南下,大多数人都赞同这个意见。
这也是船上和陆地上的不同,许多事情都要和别人商议,因为只要有人不配合,船便走不了,预见风浪便要沉。
吴世昭慢慢适应这一,船只按着大多数人的意愿北返,但因为水手大量死亡,船只操作不便,归途却十分不顺。
十日后,他们才在安南阮氏控制的顺化城附近的海面上,被明军水师船队与遇见,并把并把两艘船一起拖回了顺化修复。
船上的货物只能在顺化销售,然后装上安南的米粮返航。
这是一个循环,久而久之,南洋诸邦在经济上,就会对明朝形成依赖,最后成为明朝的粮食和原料产地。
不过那艘夷船上的三十门红夷大炮,以及三百杆火枪,却被水师留了下来。
此时明军联合阮氏和真腊攻打占城的战事已经进入了激烈的阶段,占城人抵抗十分强烈,明军物资消耗很大,正好需要补充一批火器。
最后商船只带着那一幅铠甲,一杆火枪回到广京,并通过商会的渠道,向广东官府禀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