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铭担任摄政,迅速清理了南京朝廷,稳住了隆武残余势力,大明朝廷逐步稳定。
为了尽快转移,“灵谷寺之变”的影响,不让朝野有闲工夫深究。
赵铭遂即一面下旨安民,恢复生产,一面编练大军,准备兴兵,驱逐江北的清军。
任何时候,民族主义都是凝聚人心,转移矛盾的一种很有效的手段。
虽说,这种手段,往往有很大后遗症,但赵铭现在需要他。
从六月政变结束开始,赵铭就在让人宣传清军在江北的恶行,到八月赵铭提出要驱除江北清军,立时就得到朝野响应,将各人的注意力转移。
虽说,赵铭清洗了大量建武朝的官员,但是更多的人,却被赵铭继续任用,而且他还收编了数万江北军。
这些人许多家眷,还有产业都在江北,在赵铭提出驱逐江北清军后,他们的注意力,立刻就从朱以海被废,同僚和长官被流放,转移到了对东清开战上来。
赵铭遂即以开战为名义,进一步提拔国社党成员,让社员掌握了南京朝廷,各个部门的要职。
只两个月的时间,南京朝廷便彻底控制在赵铭手中,而赵铭也开始着手,增强南京朝廷的实力。
南京,西郊,大胜关。
一艘官船,停靠在岸边,放下船板,下来三名穿着绯袍的官员,十余名随从。
三人站在码头上,只见边上桅杆如林,停泊了上百艘货船。
这时,一队骑兵疾驰到了码头,为首一将翻身下马,疾步上前,对三人行礼道:“末将王双,奉摄政之令,前来迎接三位阁部!”
来人正是奉召令,前来南京的堵胤锡、姜曰广、还有李定国的军师,前云南副使,分巡金沧道杨畏知。
面对如今军阀割据的现状,以及天下三分的局面。
摆在赵铭面前的道路,便有两条,一条乃是,先解决内部军阀割据的问题,完全统一内部,然后北伐,消灭东清,灭亡周国。
另一条道路是,暂时接受国内割据的现状,以抗击外敌的名义,集合各镇之力,于南京朝廷的旗号之下,先击败东清和周国,统一天下,然后进行削藩。
届时,以一统天下之威,足以用相对平和的手段,来完成削藩之举。
此前,隆武朝廷采用的,便是第一条策略,欲图先削藩,而赵铭现在推行的是第二条策略。
这样的选择,乃是因为面对的情况,有所区别,隆武时藩镇实力太强,且抗清的主力就是藩镇,越是对外作战,藩镇的实力增长越快,令隆武寝食难安,而如今赵铭实力,强于所有藩镇,用兵的主力,也是赵铭的属下,不用担心抗清的功绩,占据的州县为藩镇窃取,所以可以选择第二条道路。
即是,先北伐,那边需要稳住国内藩镇,所以赵铭很大手笔的让出三个大学士的位置,来给地方割据势力,来稳住他们,让他们暂时能够与南京一条心,为北伐大业出力。
这样一来,赵铭既可以稳住藩镇,同时将堵胤锡、姜曰广调到南京,将人才收入朝中,也能变相削弱藩镇的实力。
“王将军不必多礼!”堵胤锡微微颔首。
姜曰广道:“那就有劳将军引路!”
杨畏知则继续打量着,大胜关周围的场景,看着江面上商船往来如梭,不禁有些感慨,这是他第一次前来南京,对于江南十分好奇。
王双微笑道:“摄政听说三位阁部,到了南京,让末将快马迎接,正好能赶上下午的内阁议事。”
杨畏知惊讶道:“这么快就要去内阁吗?”
堵胤锡和姜曰广,也都是心惊,没想到刚到南京,就要去内阁理政。
这几个月来,南京朝廷大换血,赵铭虽控制了南京朝廷,但是经历数月混乱,还有剧烈的清洗和人事变动,使得南京朝廷几乎瘫痪,政事一片混乱。
赵铭为此头大不以,正需能臣干吏,来帮忙将诸多事务理顺。